本世纪初华丽转身
从热闹的虎坊桥过南横街再往南一转,庞大的车流在这里缩紧了肠子。虽然名为黑窑厂街,但也就是胡同的规格:长不足五百米,宽?两辆汽车并排走还得当心着点。两边都是21世纪新建的住宅区,样式颇为新潮,“那是因为才刚改造没几年,早年我们这儿还有个名儿:叫八十八间房,跟农村一样,破着呢。”一位带着小孙子买完菜、走在回家路上的吴大爷告诉我们,“以前我们60多户都挤在一个三进的大杂院里。还别说,没拆的平房就剩那一处了,那可是文物!”
这个院落就坐落在黑窑厂街中段路东,山墙上“佛光普照”在提醒过往人们,这里应该是个佛教庙宇,但和大部分寺院山门坐北朝南坐西朝东不同的是,这里却坐东面西,颇有个性。原来,“一直到解放初年,这里都是尼姑庵。”现在的掌门人吴明山居士解释说。
“这座庙宇始建于1000多年前的宋仁宗时期,也就是辽代的南京城时就有了。为供奉西方三圣的尼姑庵,故名三圣庵。”如此说来,这座小小的三圣庵足以和白云观、牛街礼拜寺称兄道弟,只有始建于唐代的法源寺才能让它甘拜下风。身居城南闹市,历经千年沧桑,却几乎被现代人遗忘,刚要为三圣庵的遭遇感到不公平,突然想到咫尺之遥的三官庙、土地庙的不得善终,三圣庵的大隐隐于市,又是不幸中的万幸。
据吴明山介绍,这里依然保持着千年来的基本格局,“三进院落,最后一重的正殿二层供奉着释迦牟尼、阿弥陀佛和药师佛这三佛祖;一层供奉的西方三圣——即阿弥陀佛、大势至菩萨和观世音菩萨。只是部分原来是院落的空地,如今成了新建住宅小区的宅基地,好在整体尚存。”现在的风貌是民国初年大修时的样子,为尊重千年来全木榫结构而始终不用铁钉。“您仔细看,我们墙面上都不钉钉子。现在元宝形状的琉璃瓦,还有飞檐上的‘五脊六兽’,都是民国初年笃信佛教的黎元洪大总统捐的。”
站在闹中取静的院落中听流水潺潺,大有“心远地自偏”之感。只是如今山门正中“盛世普达·菩提缘”的黑漆木牌让人突然心生疑虑:这里现在是干什么的?一位常来院中清修的传静居士嫣然一笑:“可食五谷,可修心洁,总之就是个结缘的地方。”据工作人员介绍,原来在本世纪初危改之后,笃信佛教的盛世普达公司老总接下曾被折腾得满目疮痍的院子,恢复了旧貌。“说是经营场所也不全对,宗教场所也不合适。”
现在,三圣庵的前院是素餐厅和茶室,以“菩提缘”为主题,内里陈列着复制的敦煌壁画和精美的佛教法器。和现在大行其道的仿荤素食不同的是,“其实市面上很多仿荤更费油,反而有悖健康宗旨”,这里的素餐多是还原绿色,让蔬菜清新淡雅地本色演出。而后院则是个名副其实的佛教文化中心,除了供奉三圣外,正殿还供奉着藏传佛教的珍贵唐卡,净土宗的信众也可以找到自己心灵的皈依;而耳房则是吴掌门的居室,平日连门都不锁,除了一套铺盖外,就是个小型的图书馆,来清修的师兄弟们从书架上随意取典籍钻研,看毕再自觉地放回去就是了。每逢周末,法源寺的高僧还会到此讲课。值得一提的是,除了吃饭喝茶,这里其他的活动都是免费的。
“姻缘树”上红线飘飘
在问及这一带有什么历史传统时,“我们这黑窑厂街最大的传统,那就是地势低,从前一下雨就变护城河了。”一位在黑窑厂街居住了一辈子、原地还迁的耄耋老奶奶,用城南地界特有的幽默告诉我们。
但棉裤套皮裤,必定有缘故。原来,黑窑厂街地势低并非自然天成。据《帝京景物略》记载,因为在旧京香火颇为繁盛的三圣庵坐落于此,这条不长不宽的小街居然几百年前就是青石路,这在相对破落的南城,规格就算相当高了。可连天里络绎不绝的来客摩肩接踵,居然让青石路磨损下陷!比三圣庵大的名寺有的是,为什么独独这座小庙如此受欢迎?
敢情几百年来的广大香客不光是为了看西方三圣而来,不少人原来意在后院的老槐树。这株老树至今已有430余岁,而种下它的人,居然是有史记载三圣庵出家前“成分”最高的一位师太。明万历年间,成阳公主为不能和一位自己芳心暗许的青年才俊成婚而忧郁成疾,后来在三圣庵出家,手植此书以寄相思于风雨。还得感谢这位中国版的女圣瓦伦丁,让这里从此有了“燕京八景外一景”的“三圣庵里姻缘树”。
这株姻缘树至今仍健在于后院南侧一隅,其枝如虬龙,分露同烟,其叶春绿到夏,夏黄到秋。400年来,凡人有求姻缘者,取红绳系于此树树枝之上,诚心默念爱人之名,莫不灵验。久之,这里落下了“天好姻缘,三圣护佑”之名,远道来此求姻缘者络绎不绝,结果把庵外的黑窑厂街都踩塌陷了。而此古槐树枝上经年悬挂的红丝线不下三千。据曾住在这里的吴大爷介绍,腾迁之前这里成了大杂院,仍有心诚者跑来牵红线。“那时候一看院子里来了陌生人,手里没拿红线得问一句,别再是小偷;拿着红线的,没事,来求姻缘的。”
而今天这株依旧芳华吐纳的老“红娘”依然遍体披红,只是现如今如果想求得天长地久,得先付出象征“久久”的99元人民币,才能让姻缘牌的红线义无反顾地缠绕上姻缘树的枝干。
街区秘史
黑窑厂:从满面尘灰到亭亭玉立
和琉璃厂一样,黑窑厂也是明清两代的“五大厂”之一,因就地取材烧制黑色砖瓦而得名。北京城只有白云飘飘,并无黑土深深,这黑土是哪儿来的呢?
原来,这里当年是辽南京和金中都的东城垣之所在,地基天长日久到了明清就形成了黑色的土壤。今天三圣庵以南包括陶然亭公园大部分的广阔地盘,都是昔日黑窑厂的地界。
今天的黑窑厂街属宣武区陶然亭地区,但鲜为人知的是,陶然亭的历史正是因为黑窑厂才开启的。清康熙三十四(1675)年,工部郎中江藻奉命监理黑窑厂,而这位大人喜好风雅,又是白居易的粉丝,于是工作之余,在黑窑厂南面的水域旁建造一亭,并取白居易诗“更待菊黄家酿熟,与君一醉一陶然”句中的“陶然”二字为亭命名。陶然亭建成后,颇受文人墨客的青睐,民国年间,这里还成了革命党人的根据地,高君宇、石评梅的世纪之爱也正是在这里的革命风云中孕育结成的。直到今天,高石墓还静静伫立于园内一隅。虽然历史名人早已云消雾散,不过如今的陶然亭却是越发“亭亭玉立”。
周边逛逛
逛罢陶然亭,再访名小吃
除了陶然亭、窑台和名人墓,陶然亭公园里可逛的东西还多着呢,而里面的掌故大多鲜为人知。从黑窑厂街走到头就是北门,里面就是近三百年的龙树寺,寺内有天倪阁、看山楼、抱冰堂等建筑,也是当年名流荟萃之所。东南则有黑龙潭、龙王亭、哪吒庙,当年皇帝在先农坛义务劳动之前,都要到这里先求得风调雨顺。而就算在陶然亭公园散布,值得一逛的地方也不少。这里集中了各地的名亭,“醉翁亭”、“兰亭”、“沧浪亭”、“二泉亭”,皆按1:1比例建造,徜徉其中,一时让人有时空漂移之感。
想在黑窑厂、陶然亭一带逛逛街?那恐怕要让您失望了,在虎坊桥周边,你可以到湖光会馆听戏,去谭鱼头火锅打打牙祭。可在黑窑厂附近,也许正因北边繁华的虎坊桥、天桥、珠市口一线的“灯下黑”效应,黑窑厂一带商业乏善可陈。不过也新开了青年餐厅这样的连锁饭店。如果不满足,还想觅些有特色的美食,那也没问题,只要起得早就会有收获。全北京最好吃的糖油饼就在黑窑厂街南口、银行对面的无名小吃部,天天排大队,而最经典的吃法是把油饼夹火烧里,当然前提是您嘴够大。
如果去晚了没排着糖油饼也不要紧,黑窑厂街北口常年停着辆三轮儿——“义利”都听说过,老字号,就是现在难吃着除了面包之外的产品了——这辆三轮的主人是专门卖义利牌各式西点的,那味道,地道,而且是厂家直销,还特便宜。而晚上这一带最火的地方,当然是南横街的蚝情壮翅,虽说烤生蚝和鸡翅在北京城乌泱乌泱的,但二者能同时达到高水平的,这家小店有口皆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