阅读新闻
背景: #EDF0F5 #FAFBE6 #FFF2E2 #FDE6E0 #F3FFE1 #DAFAF3 #EAEAEF 默认  

繁华与时尚 追溯上海上世纪初的时光(组图)

[日期:2010-05-05] 来源:  作者: [字体: ]

上海美术馆:旧时的跑马总会,1932年建成,具有英国新古典主义风格,位于南京西路黄陂路口,当时的跑马总会是不允许中国公民进入的,现在已经成为上海美术馆。

  如今,上海的南京路、淮海路,那是中国最时尚的所在。然而就在这路的两侧,有一条神奇的路线,透过这条路线,我们可以回到上个世纪初的时光,看见属于那个时代的繁华与时尚。这是一个可以时光穿梭的孔,发现上海历史美感的孔。

洋房的老虎窗:上海的老虎窗意思就是开在屋顶的窗,屋顶英文为“roof”,与沪语老虎发音相近,于是上海人就称之为老虎窗。
国际饭店:1934年开业的国际饭店,坐落在南京西路人民公园对面,楼高24层,在当时有“远东第一高楼”之称,由著名的匈牙利籍建筑设计师拉斯洛·邬达克建造。

  1.高楼群里藏名阁

  我们这次的徒步路线,就从南京路的国际饭店出发。就在国际饭店的侧后方,有一幢曲尺形的大楼,叫长江公寓,它之所以受到关注,是因为这里曾经住过张爱玲,她正是在这里度过了在上海的最后几年,然后经过中国香港、日本,移居美国。

长江公寓:长江公寓于1933年由英国人建造,原名卡尔登公寓,在黄河路凤阳路口,位于国际饭店西北侧,与跑马总会、百乐门舞厅近在咫尺,1948年,张爱玲离开胡兰成后,与姑姑一起搬入长江公寓,一直住到1952年离开上海,之后就再也没有回到上海。

  与国际饭店比肩,东面是体育大厦,再东面就是金门饭店,西面是大光明电影院。在大光明电影院西南方,则是当年上海的地标建筑,跑马总会,现在这里是上海美术馆,很有名的双年展总在这里举行。

  沿着黄陂路向南,经过上海大剧院和人民广场,穿过延安路高架和延中绿地,很快就可以走到淮海路。新世界举行的2010年世博会展示中心已经成为游客聚集的地方。就在淮海路北侧,在马当路与淡水路,正面对着中环广场,有着一片明显与这里的现代感强烈的建筑不同的红色楼群,这里就是尚贤坊。

  比尚贤坊有名的应该是尚贤堂,上世纪初,那是个名流汇聚的地方。如今那个尚贤堂早已不见,留下这片“丰”字形的建筑群。尚贤坊有过不少名人痕迹,郁达夫就在这里拜访同学的时候,遇见王映霞,从此开始了一段神仙眷侣式的恋情。如今这里是典型的上海市井模样,与西装革履的淮海路格格不入,但我们很喜欢。


诺曼底公寓:位于武康路淮海路口的武康公寓(旧称诺曼底公寓/东美特公寓),建于1924年,设计风格为法国文艺复兴风格,是上海最早的外廊式高层公寓,大楼最早的住户绝大部分是欧美的在沪侨民,赵丹、孙道临等都曾在此居住。

  2.小马路里大人物

  淮海路继续向西,到雁荡路向南,很快就上了南昌路,南昌路与淮海路平行,这里安静得让我们感慨喧哗与宁静竟然如此咫尺。

尚贤坊:尚贤坊是1924年建造的里弄住宅,位于旧上海法租界霞飞路Avenue Joffre(现名淮海中路)上,整个里弄呈丰字形,坐北朝南,砖木结构,简约的巴洛克风格。丁玲、胡也频、沈从文、周旋、王映霞都在此住过,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由美国传教士李佳白购地募资建造的尚贤堂,成为了名流政要荟萃之地,后毁于中国乱世的时代。

  这里是当年法国人聚居的地方,法国学堂(现在叫科学会堂)、法国总会(现在是上海科技发展展示馆)保存得都非常好。在一个低矮的门前,挂着块“林风眠旧居”的牌子,生活的气息表明,这里依然是民居。但就是这样一种生活在继续,历史相沉淀的感觉,给我们更强烈的回到过去时空的恍惚。

科学会堂:科学会堂位于南昌路(旧称环龙路,Route Vallon),原为法国学堂、法童学校。万茨、舍伦设计,姚新记营造厂承建,砖混结构,1926年竣工。略具法国文艺复兴特征并结合新艺术运动的装饰。南向设有通场外廊、阳台,中部为盔式四坡顶,外墙多用券窗,檐下为木制牛腿。

  从思南路向南走去,相继经过皋兰路和香山路,这两条马路都非常之短。在皋兰路的东头、紧邻复兴公园的是著名的张公馆,上世纪30年代张学良和赵四小姐就在这里居住。皋兰路当中有一个东正教教堂,虽徒有其表,但仍值得一看。

科学会堂里的彩色玻璃

  香山路的东头是孙中山的故居。在这楼里,孙中山写出很多著名的著作,也勾画了伟大的建国设想,当然,这里也曾经是蒋介石经常光顾的地方,他在这里遇见了宋美龄。


科学会堂内部的彩色玻璃就是一件非常瑰丽的艺术品,玻璃上还有建造者的签名。

  3.时尚变幻我如故

  从瑞金二路118号这个门进去,穿过瑞金宾馆,这里很多建筑值得流连,不过如今瑞金宾馆大部分都在修葺,据说要到今年的8月份才能完工。从瑞金宾馆后门出去是茂名路,向北而上,在茂名路和南昌路相交的十字路口有淮海坊,是一个有着七八十年历史的老街坊,古名霞飞坊。我们穿行其间,蓦然看到一块铜牌,上书“徐悲鸿旧居”。一代宗师啊,与刘海粟大师结下不共戴天之怨时,不知是否正寓居于此呢?

武康路洋房一景:考究而别致的洋房长窗,透露着曾经主人高贵品位。

  从淮海坊出来,又一头撞进淮海路的繁华里。立在淮海路茂名路口的是国泰大剧院,这里因播放欧美影片而在当年成为时尚地标,张爱玲就喜好混迹此地。仰望着别致的国泰门楼,身边是摩肩接踵的时尚男女,不同时代的时尚,在一个空间里,居然莫名其妙地重叠在一起。

白公馆:白公馆建于1930年,是上世纪四十年代国民党高级将领白崇禧的宅邸,位于法租界时期的毕勋路上(现汾阳路),呈文艺复兴特征,这栋别墅的外墙及直上三楼的水磨石螺旋形楼梯都是白色的,再加上气派的外观,赢得了“小白宫”的美誉,现为日本料理餐厅。

  茂名路继续向北,两边峙立着大酒店,东面是锦江饭店,中美公报就在这里签署,其北楼以前叫华懋大厦,张爱玲从常德公寓搬出来后,在这里短居过一段时间。西面的花园饭店是法国俱乐部旧址,她拥有一个近三万平方米的花园;她把原法国俱乐部巴洛克老式建筑改造成五星酒店的大堂,与新建的33层主楼珠联璧合,堪称一绝。

爱庐:爱庐位于东平路9号(旧称贾尔业爱路),是宋子文送给宋美龄陪嫁的法式花园洋房。周围还有十多栋花园别墅,大多为当时的四大家族建造,可谓是当时中国的政治中心。现在爱庐属于上海音乐学院中等音乐专科学校。

  从花园饭店后门出来是东西走向的长乐路,向西不多远,就是襄阳路。折向南,在经过新乐路的时候,有一家精致的小酒店,这里是当年黄金荣、杜月笙等开设的三鑫公司所在,它对面是东正教堂的圣母堂。

  4.乐府深深藏爱庐

  再次越过淮海路,这次走进的是汾阳路。汾阳路20号是上海音乐学院,整条路上艺术气息弥漫,人行道的花砖都能踩出音符来,走来走去常是背着琴盒的人,时有美妙的钢琴声传出,是店主没有客人时的信手之作。

  汾阳路150号是著名的白公馆。因为一家姓白的在上世纪40 年代在此短居,乃桂系将领白崇禧,他的儿子白先勇则更为当代文化人所熟悉。如今漂亮的白公馆已经成为两家餐厅,有美食,有美景,更有情调,自然食客络绎不绝。

  汾阳路到头,与岳阳路、东平路、桃江路相接,路中就有了一个三角地带。在这个三角地带竖着俄国诗人普希金的铜像。屡毁屡塑,80年过去了,普希金还在这里。

  吟诵着普希金的著名诗句,我们向东平路走去。东平路很短,在衡山路以南更短,不过百来米,单号只到11,可就在这6个号码里,却是当年政要聚居之地,7号孔祥熙,9号蒋介石,11号宋子文,如今这里多是上海音乐学院附属中专的产业了。

  在爱庐前,有一弯曲多折的水塘,夏季大概荷叶田田,写着“爱庐”的太湖石,竖在水边的假山之上,凉亭之下,曲桥之侧。那个清瘦光头的元首,那个雍容华贵的贵妇,徜徉在水榭亭台、鸟语花香,你情我侬。如果忘记他们的政治,这是经典的贵族情爱场景,值得所有人祝福、羡慕和嫉妒的神仙眷侣。


国泰电影院:国泰电影院位于淮海中路茂名路口,建于1930年,由旅沪的外商英籍广东人卢根集资筹建,匈牙利建筑师鸿达设计,钢筋混凝土结构。观众厅设 1000多个座位,装潢豪华,放映设备先进。外墙面作竖直线条处理,长窗与深褐色面砖相间隔。

  5.名人豪宅住百姓

  东平路一端连着乌鲁木齐路,顶头就是美国领事馆的深宅大院。沿乌鲁木齐路向北,到五原路折向西,就是成片的老洋房区了。弄口往往有人看护,或着装的保安,或年老的居民。若你从容而客气,一般会允许你游览摄影,有些老年人还会给你讲讲陈年旧事,让你对这些建筑更生出一点敬意来。

孔祥熙旧居:孔祥熙的旧居毗邻爱庐,位于东平路7号,这栋洋房就被称为7号楼,建于1935年,西欧建筑风格。建筑平面基本上为方形,入口处有敞开式连续券门廊。造型上的最大特点是采用跌檐式山墙,门窗、墙角等处以红砖砌成凸角隅石状。

  五原路288弄特别有趣。一块写着“张乐平故居”的牌子引我们进入。弄堂一侧墙上画着三毛和他的故事,但循着这些精彩的故事走到弄堂尽头,却是某个成衣铺租用的漂亮别墅,右侧一个车库模样的才是288弄3号,张乐平从1950年开始,在这里住了40多年。

宋子文旧居:宋子文旧居位于东平路11号,建于1921年,现为Sasha's西餐厅,这座荷兰风格的花园住宅,屋面为典型的荷兰两折式红瓦坡屋顶,南立面有宽大的弧形露台整体感很好。

  五原路走到头,就是武康路。这武康路过去叫福开森路,跟东平路一样,也是赫赫有名的富豪达官云集之地。这是一条蜿蜒静谧的路,在路边常停着宝马Z4或者保时捷跑车,贵族此刻正大隐于此。民国总理唐绍仪、陈立夫、陈果夫、黄兴等都落户在此。

  武康路上还有不少非常漂亮的房子里挤住着普通百姓。我们为72家房客的存在而庆幸,因为有了他们,我们得以进入这些老房子,去抚摩百年岁月的流痕。

武康路风景:武康路,位于老上海法租界,旧称福开森路(Route Ferguson),这条长1170米的路两旁建有许多别具特色的花园洋房,其中优秀历史建筑14处,保留历史建筑37处,曾居住过许多历史名人,是名副其实的历史文化名街。

  武康路与淮海路相交在一个非常有特色的地方,因为它不是简单的四岔路口,所以路口特别开阔且通达,因为在武康路与淮海路的夹角上,立着一幢像航船一样的大楼,诺曼底公寓,所以这里就像是一个有巨轮准备起航的大港口。

  巨轮向西,正映着夕阳。淮海路在此地此刻定格,宁静得像一幅一个世纪前的油画。

阅读:
录入:linfeng

推荐 】 【 打印
上一篇:探秘千年水乡 醉在江苏同里的清晨
下一篇:丽江 一个美丽的艳遇之城(组图)
相关新闻      
本文评论       全部评论
发表评论


点评: 字数
姓名:

  • 尊重网上道德,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
  •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
  •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
  •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
  •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